科学研究

韦清琦教授谈“文学翻译如何立足当下”

发布时间:2025-02-27 07:43:10    发布来源:外国语学院

227日下午,湖外·卮言第26开讲。东南大学教授韦清琦受邀,为我院教师做《文学翻译如何立足当下?》主题讲座。院长初良龙、副院长宁强、学术副院长宋武全以及科研骨干教师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宁强主持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在各项工作中展现出巨大潜力。韦清琦认为,人工智能可辅助文学翻译,在短时内能提供巨量信息,甚至在翻译准确度上也显示出一定优势,提高了翻译效率,但文学翻译中人的作用始终具有不可替代性。


讲座中,韦清琦阐明了人作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对作品所包含的非理性、语境变化和人性特点的处理,引出文学翻译中无法完全由人工智能替代的观点文学翻译虽经济效益低,但承载文化、阐释人心,是人类思维的非功利体现,这恰恰使其不可取代。


韦清琦倡导当今文学翻译应保留手工翻译的方式,以人工智能作为辅助,保留译者意志,避免过度依赖。以书名翻译为例,尽管会出现与出版商因市场逻辑而产生分歧的情况,译者仍需在翻译时考虑时代、文化背景,体现出文学性和过程美学。


最后,韦清琦分享了文学翻译的三个层次,首先应保持翻译的信息对称性,其次要确保翻译的通透性,译者须具备思想与语言的双重敏感,在语法规则、思维逻辑和语言文化习惯的表达上下功夫。再者,文学翻译最终应将落脚点放在文化、审美和人性上,文学翻译教学也应把对“人”的培养作为目标。


在互动环节,现场的老师们就与人工智能的交互中,译者的主体性如何体现等内容,进行了提问,韦清琦一一解答,并建议外语教师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为契机,积极谋划,提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