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湖外·卮言第29讲开讲,浙大城市学院教授赵志义受邀为我院教师作《公共场所标识语实体名称英译:现状审视与策略探究》主题讲座。院长初良龙及科研骨干教师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英语系系主任廖晓丹主持。
讲座以公共场所中文名称的英译为核心,主要以杭州公共场所,如路牌、交通与景区指示牌、场合与机构名称、公共服务信息等标识语英译现状为例,梳理各类标识语翻译要点;就路牌等英译中出现的语义错误、文化附带词处理难题与配套管理缺失等问题,也给出了合适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针对杭州公共场所标识语翻译投入大,但仍存在翻译乱象,甚至找外国人翻译也出现一些问题的现状,赵志义建议,在遵循国家及地方公共服务领域英译规范的前提下,对于部分难以处理的具体词汇,遵循简明扼要的准则,在有限空间中实现准确表意。在路牌的翻译上,当前各地路牌有用英文翻译,也有用拼音翻译的情况,总体来说,无论是英译交通指示牌,还是火车站等站名,建议以汉语拼音的译法为主,辅以意译,自信传播中国文化。
此外,赵志义还就地名、民族、政府机构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翻译问题展开论述,建议在英译中,将路名和单位名称中的数字以阿拉伯数字呈现,将方位词放在路名中间;对于失去原属性的例如“人民路”等特殊路名,建议直接使用拼音翻译。
在互动环节,参会教师就“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爱山广场”等身边的翻译实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