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下午,湖外·卮言第33讲开讲,我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语系主任廖晓丹博士受邀作专题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宁强主持。院长初良龙、学术骨干教师等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覆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选题至立项的全流程。廖晓丹首先分享了申报的准备工作,强调不仅要吃透政策文本,系统分析历年立项选题,同时也将日常阅读优质公众号推文、参加校内外相关讲座作为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廖晓丹认为,在撰写申报书前和撰写过程中这两个阶段,应合理规划时间,科学落实计划,特别是要把“体系化泛读”融入日常。
在分享申报书具体撰写经验方面,廖晓丹提供了实用的排版和文字设置技巧。她指出,申报书的文本在形式上呈现出的优质性包括直观性、可读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是立项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针对“研究内容”中“研究框架”的撰写,廖晓丹提出“两聚焦”,即“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她指出要在该部分撰写最细致的、最具体的内容,并强调“框架”中最具分量、最为关键、容量最大的部分,应属“整体框架”。应基于“整体框架”对研究问题进行具体拆解与探究。在“数据”撰写方面,廖晓丹提倡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调查,做到“让自己和专家都有信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的科研资助项目,其立项情况彰显研究实力与学术影响力。宁强在总结中号召与会教师,将“研究基础”有计划、有层次地渗透在日常的科研中,鼓励由低级别向高级别项目逐步申报;结合专业方向,依托学院科研平台,扎实做好对自身科研的长短期规划。

